※顺便看看黄历※
今日推荐
城市心情
论坛专题
论坛签到
社区图吧
用户中心
帮助中心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【驼铃声声 莫河 不能忘却的共和国记忆】
①
热血男儿和无言的战友在这里开启新长征
苍凉的戈壁大漠,广袤的雪山草地,浑厚的驼铃声声……1950年代,新中国刚刚和平解放西藏,最早进藏的解放军官兵及工作人员,过着无法维持温饱的艰难日子!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补给线,就是铺就了一条维护西南边陲和平安定的生命线!
先来看看三个关键时间节点——
当年的原始文件,现珍藏在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。
接待十世班禅大师的伙食清单,现珍藏在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。
又一轮在全国征集骆驼及驼工,当时征集的23000余峰强壮骆驼,相当于除了老弱病残孕骆驼之外,全国所有的骆驼都征集到了莫河。
三条进藏线路的手绘地图,现珍藏在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。请注意地图左上角的“机密”字样,其中,后来成为青藏公路的那条线路,当时还属于军事机密。
当时的青海海西,还是荒无人烟的戈壁,在三条进藏线路中,地图上最近的一条要经过黄河源区,其中有大面积沼泽地。有次在经过黄河源区时,几百峰骆驼和二十多名驼工,瞬间就被沼泽吞没了……在这条近道上付出惨痛的代价后,西藏运输总队经请示上级,决定避开近路而“舍近求远”。
记者近日在莫河的采访中,“驼娃子”们(这些“驼工二代”自称“驼二代”,更多的时候是自称“驼娃子”),对老驼工们当年风雪进藏路的讲述,都像亲临过现场一样绘声绘色——驼队在翻越唐古拉山山口时,一峰强壮的骆驼,当场肺部裂开,倒地身亡。很多时候,在高海拔极度缺氧的雪山,骆驼这无言的战友,往往在感到自己快不行时,深情望着朝夕相处的驼工,而止不住地潸然泪下……
一些当年进藏运输物资的老驼工,在说到骆驼时,往往会这样说,它们不是牲口,而是自己的哑巴兄弟。
每峰骆驼负重150公斤,驼背上的物资主要是西藏驻军官兵急需的粮食、食盐、茶叶等生活必需品。在出发前,驼工们会让骆驼“过火”,用适当的火焰将骆驼的脚底碳化;他们还会给骆驼做出鞋子,这些都是为避免骆驼脚掌被磨破。沿途没有骆驼的食物,出发前驼工们要给骆驼灌菜油,这是积蓄能量的有效方式。
即使把全中国的骆驼都征集起来,也完成不了进藏物资的运输重任,必须修筑青藏公路了!青藏公路的修筑是个奇迹。“青藏公路”之父慕生忠将军的故事,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,这里不再赘述。
莫河,当年曾居住过共和国将帅的窑洞,革命先辈们就是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驼建设新中国。
长达十几公里的季节河河谷,布满了这样的窑洞。
彭德怀元帅看望莫河驼工。
陈毅元帅进藏慰问时途经莫河驼场。
习仲勋同志在莫河驼场看望驼工。
完成青藏公路修筑任务后,驼工从西藏将出征时的国旗带回了莫河。这面饱经风霜雪雨的国旗,连旗杆都是出发的那根。
多次进藏的头驼驼铃。这种驼铃,声音不是特别清脆,但相当浑厚,声音能传到五六公里之外。驼工介绍,这驼铃就是声音路标,前面骆驼走过的脚印,在漫天风雪中很快就被埋没,可循着驼铃声音追赶,保证不会迷失方向。
来源:青海新闻网
★ ★ ★
声明:除原创内容别说明特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青海海西在线网微信广告位招租 电话:8210333
合作|品牌推广|微信营销|活动策划
找工作|找房子|找二手|促销广告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189-3556-6710 微信:hx0977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【推荐】青海海西在线网APP,13万人都在讨论的社交APP,赶快来和他们一起讨论海西州各地区的每一天吧,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讨论!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注意:视频地址非网站地址,支持优酷、土豆、搜狐、乐视等视频网站提供的视频地址
旺旺狗
兔斯基
蘑菇
悠嘻猴
土豆
猪猪
QQ
洋葱头
唛哩轰
喜洋洋